防治大气污染,应当加强对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出台,旨在规范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减少相关纠纷,保护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该法规定了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的防治原则,强调源头治理,规划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
法律分析:我国实施了三大污染防治行动,分别是《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些计划的制定依据是《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第四章中提出了深化质量闭返管理,大力实施这三大行动计划,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
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整治城市扬尘。提升燃油品质,限期淘汰黄标车。二是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关键转折点上,我们有幸见证了一项历史性的规划——国务院于2012年9月27日批复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这一举措由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亲自解读,彰显了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这部规划堪称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里程碑,它是首部全面聚焦空气质量提升的综合性战略。
1、它们比玻璃门冷柜耗电多,如果都采用玻璃门冷柜,将能显著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中国,个人的碳排放量已引起关注,因此,节能减排的行动刻不容缓。低碳生活不仅是环保行为,更是一种绿色生活模式的建立。
2、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节能减排包括节能和减排两大技术领域,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
3、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4、通过简单的日常改变来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共同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对我们的星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选择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低碳生活倡导的是通过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减少能量消耗,保护地球环境,确保人类长期舒适地生活和发展。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国单位GDP能耗在5年内必须下降20%。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表示“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企业集团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都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随后,各地纷纷出台政策。
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节能减排的实施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严格的控制和结构调整,政府将继续严把土地和信贷闸门,确保所有项目都符合土地、环保和节能等六项基本要求。重点关注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增长,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并制定促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的政策。这包括推动能源结构向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转变。
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进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低碳技术体系:涵盖了一系列旨在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的技术,例如清洁煤技术和碳捕捉技术。- 低碳产业体系:覆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减少火力发电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利用、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