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湿地生态演替理论,分析湿地退化的机理和过程,确定主要影响因子,以自然修复为主导,或辅以人工措施,实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良。4)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注重长期、中期与近期目标相结合。
2、湿地植物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如下:保护优先原则。对中华水韭、水蕨、粗梗水蕨、野莲、野菱、莼菜等珍稀物种分布区、湿地植物特别丰富的区域、多种水鸟觅食区、栽植难度大的区域等,应尽可能保护原有湿地植被;生态适应性原则。
3、湿地修复应遵循以下原则:- 重点保护水生态系统,结合工程和生物措施,优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建立生态经济开发示范区。- 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自然修复与人工措施相结合,改良退化生态系统。
4、湿地保护法规定湿地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发挥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湿地的义务,对破坏湿地的行为有权举报或者控告。
建成后的湿地公园占地面积多达73公顷,其中“中心湖区”的面积就有33公顷, 将会打造成为一个 大型的“生态湿地公园” ,大家对此也是非常期待的。
公园绿地 肥城市通过政府投融资、社会化力量筹建等方式,按照市级公园2000米的“公园服务半径”,进行合理布局建设,先后建成了龙山公园、龙山河带状公园、白云山公园3处综合性公园,总面积102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99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占用地总面积的97%。城西湿地公园正在建设中。
延伸阅读英国湿地保护利用一大经验是,将城市附近荒废的老工业区改造成为湿地公园,如伦敦湿地中心。政府保护理念是,湿地生态系统建立需一定时间,不能急于求成。伦敦湿地中心建成8年后才对外开放,其间科技人员定期监测生物恢复状态,直到水草丰盈、树木繁茂。
人工促进恢复方法 人工促进自然恢复涉及到自然干预,即人类直接控制湿地恢复的过程,以恢复、新建或改进湿地生态系统当一个湿地严重退化,或者只有通过湿地建造和最大程度的改进才能完成预定的目标时,人工促进恢复方法是一个最佳的恢复模式人工促进恢复方法的设计、监督、建设和花费都是可观的。
缔约国应设置湿地自然保护区,无论该湿地是否已列入名册,以促进湿地和水禽的养护并应对其进行充分的监护。 缔约国因其紧急的国家利益需对已列入名册的湿地撤销或缩小其范围时,应尽可能地补偿湿地资源的任何丧失,特别是应为水禽及保护原栖息地适当部分而在同一地区或在其他地方设立另外的自然保护区。
世界湿地日 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World Wetland Day),这是国际湿地组织于1996年3月确定的,从1997年开始,在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宣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功能退化的湿地,通过植被恢复、栖息地修复、生态补水、污染防治等措施,综合治理,恢复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湿地保护管理科技水平。针对湿地保护模式、退化机理、修复关键技术以及科学利用湿地等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高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